立足亞洲的世界經濟體系——博鰲亞洲論壇之期待
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副所長 高見澤學
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于3月22日-25日在海南省度假勝地博鰲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愿景”。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亞洲各國經濟迅速發展、開發政策不斷深化,一直以來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格局發生顯著變化。應對國際問題時的全方位合作以及亞洲各國之間進行協作的呼聲日益高漲。博鰲論壇就是為適應亞洲國家的此類需求而誕生的國際性框架組織之一。
目前,亞洲各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約占全世界的3成,業已成為可與歐洲和北美匹敵的巨大經濟圈,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在歐美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歐盟(EU)等規模龐大的區域經濟協作體,反觀亞洲,至今仍未出現可與之抗衡的穩定的經濟協作體。如何構筑立足亞洲的經濟體系,是本次博鰲論壇索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
雖然在東南亞各國之間有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存在,但從經濟總量來看完全無法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歐盟相抗衡。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擁有世界第二、第三經濟規模的中國和日本的加入,就無法成為帶動亞洲地區合作的經濟協作框架組織。從這個層面來看,亞洲還有亞太自貿區(FTAAP)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框架的探討,但是目前還僅處于構思階段,與歐美的地區經濟協作框架相比落后不少。
目前,中國在“新常態”下,為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而在不斷推進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轉變。既要試圖實現從原有量的擴大到質的提高的轉變,又要維持一定經濟規模的擴大,其中的取舍與平衡很難掌握。另一方面,參加博鰲論壇的東南亞、南亞以及中亞各國中,仍有不少國家還處于追求經濟總量擴大的階段。
僅中國一國,就有著復雜的經濟結構,再加上亞洲經濟圈內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參差不齊,以及由此導致的想法各有不同。在亞洲構建統一的框架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正是因為亞洲從整體上來看還有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課題,所以在亞洲經濟協作的探討會議上,需要進行廣泛且全面的討論。據博鰲論壇秘書處秘書長周文重介紹,此次博鰲論壇的議題主要圍繞促進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區域經濟融合與合作、擴大對改善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等課題展開。
縱觀中國經濟迄今為止的發展和現狀,基本上無法適用歐美的輕工業→重化工業→制造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濟發展模式的先后順序逐步發展。包括IT等新興產業在內,所有發展階段都同時存在,融合在中國這一空間內。
放眼至整個亞洲,這個區域內存在的發展階段差異比中國國內更甚。而且,除民族、文化、歷史方面存在的差異外,政治體制方面的沖突也不容忽視。這樣的問題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就無法用歐美經濟理論來進行說明。從這一點來看,歐美國家歷史相對較短、民族文化方面有著許多共通之處,這樣就容易構建國家間的經濟協作框架,經濟理論的闡述也相對簡單。
世界經濟整體持續低迷,發展遭遇瓶頸的大背景下,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推出各種經濟政策以圖實現經濟好轉。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并未取得理想成果。迄今為止的經濟政策,都是以財政和金融為中心,通過對資金的操作來實現經濟調整。但是,通過筆者多年來對中國經濟的觀察,注意到其中存在著與資金操作不同的經濟因素。這一現象現在很難用歐美的經濟體系來予以說明。
今后,作為世界經濟中的主要角色,亞洲的地位將不斷得以加強。如何整合復雜多樣的國家和地區,如何構筑立足亞洲的經濟體系,人們對博鰲論壇寄予厚望。今天,李克強總理在發言中指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亞洲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區域貿易安排,我們應當力爭在2016年完成談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首先應服務亞洲發展中國家,支持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等項目,讓地區人民共享融合發展的紅利。這些聲音令人們的希望有了實現的路線圖。
(本稿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中國網及所屬單位的看法和觀點。)
「中國網日本語版(チャイナネット)」2016年3月24日